標籤

, , ,

書展外的天空

【原載《時代論壇》1457期,2015年8月2日~三思台:良心發現; 欲閱讀專欄最新文章,請訂閱時代論壇!

8624668090_48d7616df6_c

Giuseppe Verdi’s Un Ballo in Maschera (A Masked Ball 化裝舞會), Bregenz Festival on Lake Constance, Austria, 1999-2000. Image by Benno Hagleitner. Photo source here.

對於善忘而慣於極速節奏的人來說,那個稱為書展的大賣場可能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,然而本欄連續寫了兩期拒絕書展,恐怕也令一些朋友不快。我必須強調,對於各位苦心經營出版工作、以真誠創作的編輯寫作同仁,我是完全敬佩的;至於進場搜獵心頭好,不管是有固定目標搜捕還是大包圍撒網,我都是理解而且佩服的。只是如前文所指,那個由貿易發展局舉辦了超過四份一世紀的大型叫賣場,已經成為一隻窒礙本地出版業正常發展、扭曲文化生態的巨獸,我們怎能看著牠肆虐而什麼都不做,繼續任由擺佈?

要跟巨獸周旋,每一個買書讀書的人都是一份力量。(當然,出書賣書的也是力量,但我堅信,讀者的力量是最基本而先決的。)若我們袖手,整個書籍出版和零售的形勢將永遠不會改變。被摧殘的,是我們支持的出版社、喜愛的創作團隊。

書展開幕那天,我的兩位台灣好朋友來了香港;第二天,我們在旺角溜了半天,除了午餐飲茶和下午茶吃菠蘿油之外,就是去了一家大型基督教書店和兩家樓上書店久留尋寶,兩位愛書好朋友收穫滿滿。我們沒有踏足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灣仔那個書展,因為我們在旺角已經為自己設計了『平衡書展』。這個書展免費入場,不用從地鐵站開始就跟著長長的人龍入場,沒有場內的壓迫和慘烈,可以輕鬆慢遊,基本上看到買到同一樣的新書老書,照樣有折扣,想吃想喝的時候選擇極多豐儉隨意,還可以隨時回頭不用重新買票進場。試想想,一個個類似這樣的、比灣仔那個大賣場更方便更愉快更多選擇的書展,其實經常都在舉行,每年開放大約三百六十天,隨時可去,但是我們卻情願買門票進去擠,去趁墟,去打卡。假如每年到灣仔大賣場掃貨那近百萬人,變成各區小書店的常客,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。我肯定,我們的書籍出版、發行、零售同工都會感嘆希望在人間。

事實上,書展以外的選擇確實多得很。除了旺角的樓上書店和基督教書室,不同區域都有一些具特色的二手書店,只要留意發掘一下就會找到。此外還有好些小規模的『漂書分享行動』(《恩典時刻 . 週一文化局》就有搞一個,請留意節目),以及社交媒體上的二手書買賣群組。然後,我們還可以在不同的場所組織讀書會、讀書組,以互相砥礪,以深化我們的文化和信仰思考。

說到底,令那個灣仔大賣場成為巨獸的,其實是我們自己 —— 是我們的怠惰與被動,平時不買書不讀書、不去小店搜尋想要的、吝嗇於支持有質素的本地原創寫作,卻每逢夏天湧去趁墟打卡,在社交媒體展示戰利品,然後那些掠奪回來的書好幾年後還沒碰過!

起來吧!別再讓巨獸和牠的同謀吞噬了!